前言:要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這是中國經濟界的共識。但怎樣才能實現,卻不是所有人都很清楚,很多企業在“工業4.0、智能制造、互聯網+”等概念滿天飛的環境下迷失了方向,智能制造也好,智能工廠也好,都有自己的實施條件和路徑,沒有捷徑可走。
如果稍加總結一下,以下十點會是企業或多或少需要走過的征途:精益化、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服務化、個性化、生態化、全球化、數字化、智能化
只不過,在走向中國智造的征途上,對于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企業來說,由于市場需求模式不同、產品工藝不同、管理基礎不同等,側重點有所不同。
十、智能化
智能化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產品的智能化,另一個是制造過程的智能化。
首先說說產品的智能化。瑞士信貸銀行《2015全球財富報告》的統計說,中國家庭財富總額2015年已達22.8萬億美元,較去年增加了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中國中產階級(擁有10萬美元財富)達1.09億人,超過美國的9200萬,躍居世界第一。
這些數據說明中國將迎來消費升級的大爆發,前段時間到日本瘋搶馬桶蓋和電飯煲就是典型的例子,智能化為這些工業品和消費品升級提供了方向。而且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互聯網國家,加上政府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為硬件智能化提供了網絡環境。
萬事俱備,只欠“傳統產品+智能化”,從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可穿戴產品、智能水杯到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需要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投資于產品的智能化。如海爾、格力、美的都在投資于智能電器。
與消費品的智能化相比,工業品的智能化其實更為迫切。所有設備都需要加入智能控制模塊,進行加工數據的自動采集、分析和控制,配備標準數據接口,可與企業MES系統或其他信息系統連接,這些工業大數據經過智能軟件系統的運算分析將幫助提高運營效率,減少故障,降低能耗。比如設備/生產線也能和電腦一樣在不用時進入休眠模式來節省能源,這樣就可以像GE一樣與客戶分享帶來的收益,轉型為增值服務商。
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更加復雜,你需要完成以上所說的精益化、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以及數字化的轉變,自動化與數字化的投資也會很大。
目前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工業4.0”工廠,西門子據說擁有“工業3.X”的工廠,這家德國安貝格工廠擁有1000多員工、10余條生產線,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每秒產出一個產品,每年可以用近30億個零部件生產1000多種工業控制產品,實現了柔性生產的跨越。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數字工廠”的產品的缺陷率僅為百萬分之12,而全球最出色的德國和日本工人的平均缺陷率也要會達到百萬分之300到500.
就國內來說,海爾的智能制造走在了前面,其熱泵、熱水器產品的智能新工廠就由我們幫助規劃而成。
該工廠通過整體精益布局和物流設計實現了連續一個流生產的精益模式,智能工廠有3種線型,對于批量大、個性化需求少的大眾化產品,使用高自動化定制生產線,對于批量小、個性化需求多的小眾化產品,使用柔性定制生產線,對于用戶的個性化定制,就使用單元定制生產線;工廠導入了包括AGV、裝配機器人、自動焊接線等50項自動化項目,物流的自動化率提升到80%,基本實現從倉庫到生產線的自動化配送;數字化的iMES全程訂單執行管理系統把制造、研發、物流緊密地互聯互通。該工廠歷時一年建成投產,實現了產能提升2倍,人員實現減半的互聯工廠目標。
智能制造是一個復雜系統,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模式,你不必一步到位,可以逐步提升精益化、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以及數字化方面的水平,重要的是弄清楚你這樣做的理由以及恰當的投資回報。
中國制造已經走過了30年的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我們至今還拿不出一款真正的世界級產品。未來30年,中國制造需要從重速度輕質量轉變為重質量輕速度,需要在以上十大領域進行持續創新,從商業模式、技術以及管理方面實現向中國智造的轉型。
如果稍加總結一下,以下十點會是企業或多或少需要走過的征途:精益化、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服務化、個性化、生態化、全球化、數字化、智能化
只不過,在走向中國智造的征途上,對于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企業來說,由于市場需求模式不同、產品工藝不同、管理基礎不同等,側重點有所不同。
十、智能化
智能化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產品的智能化,另一個是制造過程的智能化。
首先說說產品的智能化。瑞士信貸銀行《2015全球財富報告》的統計說,中國家庭財富總額2015年已達22.8萬億美元,較去年增加了1.5萬億美元,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中國中產階級(擁有10萬美元財富)達1.09億人,超過美國的9200萬,躍居世界第一。
這些數據說明中國將迎來消費升級的大爆發,前段時間到日本瘋搶馬桶蓋和電飯煲就是典型的例子,智能化為這些工業品和消費品升級提供了方向。而且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互聯網國家,加上政府持續推動網絡提速降費,為硬件智能化提供了網絡環境。
萬事俱備,只欠“傳統產品+智能化”,從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可穿戴產品、智能水杯到智能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需要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投資于產品的智能化。如海爾、格力、美的都在投資于智能電器。
與消費品的智能化相比,工業品的智能化其實更為迫切。所有設備都需要加入智能控制模塊,進行加工數據的自動采集、分析和控制,配備標準數據接口,可與企業MES系統或其他信息系統連接,這些工業大數據經過智能軟件系統的運算分析將幫助提高運營效率,減少故障,降低能耗。比如設備/生產線也能和電腦一樣在不用時進入休眠模式來節省能源,這樣就可以像GE一樣與客戶分享帶來的收益,轉型為增值服務商。
制造過程的智能化更加復雜,你需要完成以上所說的精益化、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以及數字化的轉變,自動化與數字化的投資也會很大。
目前還沒有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工業4.0”工廠,西門子據說擁有“工業3.X”的工廠,這家德國安貝格工廠擁有1000多員工、10余條生產線,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每秒產出一個產品,每年可以用近30億個零部件生產1000多種工業控制產品,實現了柔性生產的跨越。更為重要的是,這個“數字工廠”的產品的缺陷率僅為百萬分之12,而全球最出色的德國和日本工人的平均缺陷率也要會達到百萬分之300到500.
就國內來說,海爾的智能制造走在了前面,其熱泵、熱水器產品的智能新工廠就由我們幫助規劃而成。
該工廠通過整體精益布局和物流設計實現了連續一個流生產的精益模式,智能工廠有3種線型,對于批量大、個性化需求少的大眾化產品,使用高自動化定制生產線,對于批量小、個性化需求多的小眾化產品,使用柔性定制生產線,對于用戶的個性化定制,就使用單元定制生產線;工廠導入了包括AGV、裝配機器人、自動焊接線等50項自動化項目,物流的自動化率提升到80%,基本實現從倉庫到生產線的自動化配送;數字化的iMES全程訂單執行管理系統把制造、研發、物流緊密地互聯互通。該工廠歷時一年建成投產,實現了產能提升2倍,人員實現減半的互聯工廠目標。
智能制造是一個復雜系統,每個行業每個企業都要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模式,你不必一步到位,可以逐步提升精益化、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以及數字化方面的水平,重要的是弄清楚你這樣做的理由以及恰當的投資回報。
中國制造已經走過了30年的高速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我們至今還拿不出一款真正的世界級產品。未來30年,中國制造需要從重速度輕質量轉變為重質量輕速度,需要在以上十大領域進行持續創新,從商業模式、技術以及管理方面實現向中國智造的轉型。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