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美國對“豐田生產方式”——精益生產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1996年,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 的《精益思想(Lean Thinking)》一書問世,精益生產方式由經驗變成為理論,并升華為新一代的生產哲學。
在《精益思想》中,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將由豐田開創的精益生產方式總結為以下基本原則:
1.正確地確定價值
所謂正確地確定價值,就是以客戶的觀點來確定企業從設計到生產、交付的全部過程,實現客戶需求的最大滿足。
采用精益生產,企業會以客戶為中心來審視企業的產品設計、制造過程、服務項目等,就會發現太多的浪費——從不滿足客戶需求到過多的功能、多余的非增值消耗。而消滅這些浪費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戶也是企業自身。同時,以客戶的觀點確定價值,還要求企業必需將生產的全過程的多余消耗減至最少,不將額外的花消轉嫁給客戶。實際上,它將企業和客戶的利益統一起來。
2.識別價值流
所謂識別價值流,是指在價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動。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動。而價值流,是指從原材料轉變為成品,并給它賦予價值的全部活動。這些活動包括:
(1)從概念到設計和工程再到投產的技術過程。
(2)從定單處理到計劃再到送貨的信息過程。
(3)從原材料到產品的物質轉換過程。
(4)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務過程。
精益生產將所有業務過程中消耗了資源而不增值活動叫做浪費。因此,識別價值流就是發現浪費和消滅浪費。
識別價值流的方法叫“價值流分析”。價值流分析是精益生產最重要的工具。分析時,要先按產品族為單位畫出當前的價值流圖,然后以客戶的觀點分析每一個活動的必要性。即按照最終客戶的觀點全面地考察價值流、尋求全過程的整體最佳,特別是要推敲部門之間交接的過程,那里往往存在著更多地浪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價值并不是從自己企業的內部開始的,向前要延伸到供應商,向后要延長到向客戶交付的活動。
3.流動
所謂流動,是指創造價值的各個活動(步驟)流動起來。“價值流”本身的含義就是“動”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和做法——部門的分工(部門間交接和轉移時的等待)、大批量生產(機床旁邊等待的在制品)等,阻斷了本應“動”起來的價值流。精益生產將所有的停滯視為企業的浪費,號召“所有的人都必須和部門化的、批量生產的思想作斗爭”,用持續改進、及時化生產(Just In Time,簡稱JIT)、“一個流”等方法在任何批量生產條件下創造價值的連續流動。
為了使“價值流”流動起來,豐田公司創造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例如,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和6 Sigma,對每個過程和每個產品進行嚴格控制,避免過失、廢品和返工造成過程的中斷、回流,實現連續的流動;提倡3P、5S、全員維修管理(TPM),確保環境、設備的完好性,為“價值流”流動創造前提條件;使用正確規模的人力和設備,避免瓶頸造成的阻塞。
4. 拉動
所謂拉動,就是按客戶的需求投入和產出,使客戶精確地在他們需要的時間得到需要的東西。豐田公司是通過實施JIT生產和“一個流”來實現拉動的。實行拉動以后,企業的生產和客戶的需求直接對應,消除了過早、過量地投入,從而減少了大量的庫存和現場在制品,大量地壓縮了提前期。此外,拉動原則還確保企業具備了當客戶一旦需要,就能立即進行設計、制造出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的能力,可使企業拋開預測,直接按客戶的實際需要進行生產。
流動和拉動將使產品開發時間減少50%、訂貨周期減少75%、生產周期降低90%,這對傳統的生產方式來說簡直是個奇跡。
5. 盡善盡美
所謂“盡善盡美”,就是“通過盡善盡美的價值創造過程(包括設計、制造和對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周期的支持)為客戶提供盡善美的價值”。它要求企業必須不斷地用價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隱藏的浪費,做進一步地改進;而改進的結果必然是價值流動速度的加快。因此,如果說正確地確定價值是精益生產的基本觀點、識別價值流是精益生產的準備和入門、流動和拉動是精益生產實現價值的中堅,那么“盡善盡美”就是精益生產創造奇跡的保證。事實上,盡善盡美是永遠達不到的,但豐田公司持續地對盡善盡美的追求,卻使自己成為一個永遠充滿活力、不斷進步的企業。
憑借著精益生產,豐田公司以低成本、高品質的產品享譽世界,獲得了巨大成功。日本其他企業在20世紀60~70年代廣泛模仿精益生產。精益生產方式成為繼亨利·福特發明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后,第二次改進企業流程效率的重大變革,也成為豐田公司崛起于世界的強有力的“推進器”。
在《精益思想》中,James Womack和Daniel Jones將由豐田開創的精益生產方式總結為以下基本原則:
1.正確地確定價值
所謂正確地確定價值,就是以客戶的觀點來確定企業從設計到生產、交付的全部過程,實現客戶需求的最大滿足。
采用精益生產,企業會以客戶為中心來審視企業的產品設計、制造過程、服務項目等,就會發現太多的浪費——從不滿足客戶需求到過多的功能、多余的非增值消耗。而消滅這些浪費的直接受益者既是客戶也是企業自身。同時,以客戶的觀點確定價值,還要求企業必需將生產的全過程的多余消耗減至最少,不將額外的花消轉嫁給客戶。實際上,它將企業和客戶的利益統一起來。
2.識別價值流
所謂識別價值流,是指在價值流中找到哪些是真正增值的活動。哪些是可以立即去掉的不增值活動。而價值流,是指從原材料轉變為成品,并給它賦予價值的全部活動。這些活動包括:
(1)從概念到設計和工程再到投產的技術過程。
(2)從定單處理到計劃再到送貨的信息過程。
(3)從原材料到產品的物質轉換過程。
(4)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和服務過程。
精益生產將所有業務過程中消耗了資源而不增值活動叫做浪費。因此,識別價值流就是發現浪費和消滅浪費。
識別價值流的方法叫“價值流分析”。價值流分析是精益生產最重要的工具。分析時,要先按產品族為單位畫出當前的價值流圖,然后以客戶的觀點分析每一個活動的必要性。即按照最終客戶的觀點全面地考察價值流、尋求全過程的整體最佳,特別是要推敲部門之間交接的過程,那里往往存在著更多地浪費。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價值并不是從自己企業的內部開始的,向前要延伸到供應商,向后要延長到向客戶交付的活動。
3.流動
所謂流動,是指創造價值的各個活動(步驟)流動起來。“價值流”本身的含義就是“動”的,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和做法——部門的分工(部門間交接和轉移時的等待)、大批量生產(機床旁邊等待的在制品)等,阻斷了本應“動”起來的價值流。精益生產將所有的停滯視為企業的浪費,號召“所有的人都必須和部門化的、批量生產的思想作斗爭”,用持續改進、及時化生產(Just In Time,簡稱JIT)、“一個流”等方法在任何批量生產條件下創造價值的連續流動。
為了使“價值流”流動起來,豐田公司創造了一系列的管理模式,例如,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和6 Sigma,對每個過程和每個產品進行嚴格控制,避免過失、廢品和返工造成過程的中斷、回流,實現連續的流動;提倡3P、5S、全員維修管理(TPM),確保環境、設備的完好性,為“價值流”流動創造前提條件;使用正確規模的人力和設備,避免瓶頸造成的阻塞。
4. 拉動
所謂拉動,就是按客戶的需求投入和產出,使客戶精確地在他們需要的時間得到需要的東西。豐田公司是通過實施JIT生產和“一個流”來實現拉動的。實行拉動以后,企業的生產和客戶的需求直接對應,消除了過早、過量地投入,從而減少了大量的庫存和現場在制品,大量地壓縮了提前期。此外,拉動原則還確保企業具備了當客戶一旦需要,就能立即進行設計、制造出客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的能力,可使企業拋開預測,直接按客戶的實際需要進行生產。
流動和拉動將使產品開發時間減少50%、訂貨周期減少75%、生產周期降低90%,這對傳統的生產方式來說簡直是個奇跡。
5. 盡善盡美
所謂“盡善盡美”,就是“通過盡善盡美的價值創造過程(包括設計、制造和對產品或服務整個生命周期的支持)為客戶提供盡善美的價值”。它要求企業必須不斷地用價值流分析方法找出更隱藏的浪費,做進一步地改進;而改進的結果必然是價值流動速度的加快。因此,如果說正確地確定價值是精益生產的基本觀點、識別價值流是精益生產的準備和入門、流動和拉動是精益生產實現價值的中堅,那么“盡善盡美”就是精益生產創造奇跡的保證。事實上,盡善盡美是永遠達不到的,但豐田公司持續地對盡善盡美的追求,卻使自己成為一個永遠充滿活力、不斷進步的企業。
憑借著精益生產,豐田公司以低成本、高品質的產品享譽世界,獲得了巨大成功。日本其他企業在20世紀60~70年代廣泛模仿精益生產。精益生產方式成為繼亨利·福特發明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后,第二次改進企業流程效率的重大變革,也成為豐田公司崛起于世界的強有力的“推進器”。
作者:博革咨詢
推薦新聞
蘇州礦山機械領軍企業精益改善優秀成果展現
博革于2021年10月正式與蘇州創力達成合作,簽署精益布局項目,旨在全面改造升級齒輪車間,歷時4個月完成前期規劃,另根據規劃項目歷時1年改造完成,現新車間已經投入使用,并且達到預期目標。 /news/4855.html
博革攜手江東金具設備制造,精益咨詢管理改善促生產
江東金具決定與上海博革咨詢達成協議:由上海博革咨詢為江東金具進行工廠布局規劃和目視化設計工作。項目定位為打造絕緣子行業國內領先、行業標桿的智能化、自動化燈塔工廠。 /news/4866.html
國內PPE行業領軍企業賽立特園區精益布局
博革自2022年起為賽立特提供精益管理服務,助力企業搭建精益管理體系,推動精益化管理落地見效,從而全面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競爭力。本次項目從2024年10月進駐,經過調研分析,圍繞園區整布局 /new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