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下的中國制造業精益轉型思考
日期:2017-02-17 / 人氣: / 來源:www.sj769.cn / 熱門標簽: 中國制造業 精益轉型思考 工業4.0
歡迎您訪問博革咨詢官網!博革咨詢是中國首家整合精益生產/六西格瑪/流程再造的咨詢公司,專注于提供 精益生產、6S現場管理、TPM設備管理、精益工廠布局、專業目視化、精益供應鏈、精益研發、六西格瑪管理等綜合性問題解決方案并負責落地實施。
全國咨詢熱線:021-62373515、157-2153-3189
我們承諾:見效快、易復制,目標必對賭!
為了應對老齡化對國家的經濟的影響德國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可以說德國是全球制造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是調查發現工廠人員平均年齡都在40歲以上的好,斷層現象非常明顯,以至于到了2013年德國政府沒有辦法寶退休年齡延長到67歲。
無論它的誕生背景是怎么樣,對于企業轉型升級的概念大家都是認同的。德國倡導的工業4.0重點關注的是他本身擁有的硬件的優勢上加入互聯網的軟翅膀,再創經濟全球化競爭的優勢。
美國本身擁有的是互聯網系統、軟件領域的優勢,所以美國制造業強調的工業物聯網是依托互聯網全球軟優勢,帶動傳統制造業再創經濟全球競爭新優勢。
中國政府所強調的中國制造2025是通過兩化深度融合,提升制造業競爭能力,進入制造業強國的總思路。可以看出中國制造2025的主線是以體現信息化、技術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但是我們一定要避免犯一些理解章的錯誤,比如把兩化融合理解成采購大量的高端智能化設備、引進大型的ERP/MES/PDM等系統,如果我們對中國制造2025的理解真的只有這個層次,那么真的像網絡上說的流傳一樣,我們都上了機器人公司、軟件公司當了。我們所倡導的轉型升級應該是為基礎材料、制造工藝、高端工藝設備、裝備和新配件,匠人級的制造群體作為核心、基礎、支撐。

1、人才優勢:中國科技人力和人數都是世界領先,而且工資成本與歐美國家對比低很多,但是中國人在主動創新方面與他們有較大的差距。
2、大規模生產組織能力:中國政府層面出臺了一系列規劃,比如兩化融合、如何中國制造2025等等,但是美國的制造業回歸計劃同樣也不可小噓,還有德國的工業4.0已經初步見成效。
3、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市場資源是大家的,沒有一個市場可以是全封閉的,只要你的產品夠好、市場戰略正確,都可以搶佔這個市場。很多全球知名的企業比如三星、西門子,他身定義自己的企業不屬于哪一個國家,他們認為這個市場是全球化的,那么企業也應該也屬于全世界。
那么現在我們的優勢到底在哪里呢?我們認為“中國工業擁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供應鏈”這是中國最大的優勢。根據紐約時報的調查,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 39個工業大類、191一個中類、525個小類)的國家形成了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
所以中國制造業在轉型升級的時候一定要依托以上的分析尋找適合自己的模式,轉型升級包括兩種不同的路徑,一種是走專業路線、還有一種是走的是轉業路線。走專業路工強調的是通過品牌、技術、工藝、材料等專業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來擺脫目前的低附加價值產品模式。但是這種模式的也有他的風險,比如專業能力跟不上,技術、工藝、經驗積累不夠,將會導致產品成本過高銷售市場打不開的局面。轉業之路講的是在原擁有的資源基礎上,依托國內外發展不平衡,市場新變化等情況,尋找更適合自己的產業。這種轉型也是風險較大的一種,年前也有一些專家呼吁“轉型升級不代表轉行”,我也特別贊同這種觀點。
作者:博革咨詢